2021-12-16 10:28:29|已瀏覽:361次
公共營養(yǎng)師考試指南:食物消化與吸收
什么是消化?
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消化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性消化,即通過消化道的運動,將食物磨碎,并使之與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時將其向消化道遠端推送;另一種是化學性消化,即通過消化液的各種化學作用,將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通常這兩種消化方式同時進行。
什么叫吸收?
食物經過消化后,透過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的過程,稱為吸收。食物被吸收后才能通過循環(huán)系統(tǒng)跑到全身供我們身體利用。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和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消化腺除了口腔唾液腺(包括腮腺、舌下腺和下頜下腺等)和消化管壁腺體以外,主要有肝和胰。
口腔:食物先在口腔內經過咀嚼進行粗加工,為了粗加工的順利進行,你一邊嚼,唾液腺一邊給你加水,以免食物把口腔內壁和食管的內壁劃壞。
食管:食管就是一個運輸管道,經過口腔粗加工的食物經過食管進入胃。
胃:在胃內食物要進行精細的研磨,一邊分泌謂液一邊進行深加工,所以胃的功能更像是一個磨坊的功能,胃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尤其是食物在口腔加工不到位時,就需要胃做更多的工作,所以吃飯時不細嚼不是好事,容易導致胃受傷害。
小腸:食物在胃內磨得極細,進入十二指腸后,就與從肝(或肝分泌后存在膽囊)來的膽汁和從胰腺來的消化液混合進一步消化,一邊消化一邊向下走,到了空腸也就消化好了,就開始吸收,需要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很多,而且吸收是需要時間的,腸道內的物質一邊被吸收一邊往下走,這就需要有一條較長的吸收管道---小腸。人的小腸長約4米,小腸內的特殊結構讓它的與食物接觸的表面面積比普通圓管道增加了600倍,達到200平方米(有兩套100平米的房子面積那么大了),食物在小腸停留的時間一般是3-8小時,你看小腸吸收力是不是很強大?
大腸:被小腸吸收后的食物到達大腸時,營養(yǎng)物質已經吸收得所剩無幾了,大腸只對水和一些礦物質進行一定的吸收,大腸完成對食物殘渣的最后加工,形成并暫時貯存糞便。正常人的直腸是沒有糞便的。當腸蠕動將糞便從結腸推入直腸時,刺激直腸襞,會引起便意。去到廁所即可進行排便。排便反射受大腦皮層的意識控制,如果對便意經常給以制止,有便意卻不去上廁所,會使腸對糞便壓力刺激的敏感性逐漸降低,長此以往會要越來越大的刺激才會有便意,造成糞便在大腸內滯留過久,水分吸收過多而干硬 ,引起排便困難和次數減少,形成便秘。這是有些工作緊張的上班一族便秘原因之一。
本文由培訓無憂網優(yōu)路教育課程顧問老師整理發(fā)布,希望能夠對報考營養(yǎng)師的學生有所幫助。更多課程信息可關注營養(yǎng)師培訓或添加老師微信:15033336050注: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http://m.elsolbar.com/news-id-7968.html 違者必究!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由培訓無憂網編輯部人員整理發(fā)布,內容真實性請自行核實或聯(lián)系我們,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營養(yǎng)師頻道查看更多,了解相關專業(yè)課程信息您可在線咨詢也可免費申請試課。關注官方微信了解更多:150 3333 6050